• <nav id="gqaqi"></nav>
  • <menu id="gqaqi"><nav id="gqaqi"></nav></menu>
    <menu id="gqaqi"><strong id="gqaqi"></strong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gqaqi"></menu>
    中國食品網微信賬號
    微信掃描,添加關注
    展開

    當前位置:中國食品網 ? 食品安全 ? 安全預警

    正文

    宜賓市消委消費警示 請勿食用野生菌

    發布日期:2022-08-13  來源:宜賓市場監管微信號   瀏覽次數:237

    中國食品網訊

     現在是各種新鮮菌類上市的時候,菌類味道鮮美,是很多人喜歡食用的植物素材,現全世界已知約有14000種大型真菌,形態和成分都具有很高的多樣性,辨別它們是否有毒需要專業知識,并非網上流傳的某些使用簡單方法和經驗就能甄別,這些方法沒有科學依據具有誤導性,是造成誤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,甚至嚴重的會致命。因此對于不認識的野生菌,唯一安全的辦法是不要采食。
    ?
      有些消費者在選食野生菌時,常有以下的誤區:
    ?
      一、認為鮮艷的野生菌有毒,顏色普通的野生菌就沒毒。顏色與形狀不能簡單區別野生菌是否有毒。比如已知的灰花紋鵝膏菌其顏色則為灰色或白色,但就屬于劇毒菌。
    ?
      二、認為長在潮濕處或家畜糞便上的野生菌有毒,長在清潔地方的野生菌則無毒。比如鵝膏、紅菇中一些有毒種類也生長在清潔的松林中,但卻是有毒的不能食用。
    ?
      三、認為可以用銀器測試,或跟生姜、大米、生蔥一起煮,液體變黑的才有毒。大部分毒菌都不含硫或硫化物,因此不會令銀器變黑;不同種類的有毒菌所含的毒素具有不同的熱穩定性,無法用高溫的方法來測試毒性。
    ?
      四、認為有分泌物或受傷變色的野生菌有毒。這樣的說法也是沒有科學依據,野生菌的毒性是無法通過肉眼的簡單識別就能分辨的,有些甚至需要化學實驗的提煉才能識別。
    ?
      五、認為生蛆、生蟲的野生菌沒有毒。野生菌生出蛆、蟲并不代表某些動物能食用就沒有毒,人類對毒素的耐受程度與昆蟲不具有可比性。
    ?
      有毒的野生菌所含毒素非常復雜,很多毒素沒有特效解毒藥,死亡率極高。誤食有毒野生菌后,一般會在10分鐘—6小時發病,主要表現為:急性惡心、嘔吐、腹痛、水樣腹瀉、或伴有頭昏、頭痛、全身乏力。一般病程短恢復較快,但嚴重者會出現吐血、脫水、電解質紊亂、昏迷等,如中毒深,治療不及時就會導致死亡。
    ?
      因此,宜賓市消委提醒廣大市民:在戶外郊游時,不要采食野生菌,也不要購買個人采摘售賣的野生菌。對于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菌,沒吃過或不認識的不購買、不加工、不食用。一旦發生食用野生菌中毒,可采用以下方法自救:一、立即呼叫救護車趕往現場救治;二、立刻進行催吐,以減少毒素的吸收,但孕婦慎用。如果中毒者出現昏迷,則不宜進行人為催吐,否則容易引起窒息;三、凡同食用過同樣野生菌者,無論是否有中毒的表現都需要立即前往醫院進行檢查,以免延誤救治的時期;四、食用過的野生菌,應留存樣本以供查明中毒原因及解毒方法。

    免責聲明:

   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/編譯文章及圖片、圖表的版權均屬中國食品網所有,如要轉載,需注明“信息來源:中國食品網”。

    ② 凡本網注明“信息來源:XXX(非中國食品網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他媒體,轉載目的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,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;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,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“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;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系轉載稿費等事宜,請與我們接洽。

    相關機構

    友情鏈接

    電話: 0371-86563572  郵箱:kf@zhuoqi365.com  版權所有:河南卓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   豫ICP備09039160號-6 

   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的A片1
  • <nav id="gqaqi"></nav>
  • <menu id="gqaqi"><nav id="gqaqi"></nav></menu>
    <menu id="gqaqi"><strong id="gqaqi"></strong></menu>
  • <menu id="gqaqi"></menu>